彭鳳祥,1986年畢業于我校(當時為湖南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畜牧專業,現任長沙壇壇香調料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2002年4月,彭鳳祥與我校共同組建壇壇香,公司從零起步,經過8年的努力,從成立之年銷售100萬元到2009年銷售達5000萬元,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剁辣椒生產企業之一,“壇壇鄉”也成為了消費者心目中的高端剁辣椒的代名詞。公司2008年、2009年蟬聯芙蓉區“行業納稅狀元”,彭鳳祥先生也兩度被芙蓉區人民政府評為“優秀企業家”。
心態是關鍵
“不要像草一樣活著,要橡樹一樣活著”,草浮躁,樹沉著;草易枯萎,樹能長青。因為樹有良好的心態,能以平常心耐心地等待長期的考驗,并在考驗中一點點的吸收和積累,最終鑄就挺拔堅韌之軀。人也是如此,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進步和發展。
對于畢業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光具備能力是不夠的,擺正心態才是關鍵。剛畢業時的彭鳳祥鐘情于出口業務崗位,當時因獲得“優秀畢業生”稱號,他幸運地被分配到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湖南省分公司(時稱外貿,屬于一級單位)工作。當時年輕氣盛,因在業務上有自己的不同意見直接頂撞公司的一把手,后又高調離開。經歷一段時間的不順之后被迫重返外貿公司,而且是一家二級單位,那是他心里的苦無以名狀。他告誡年輕人:要擺正心態,避免意氣用事、不分時機的頂撞上司,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初涉創業的年輕人充滿激情,但也往往急于求成。事實上,創業并沒有局外人眼中的那般光鮮,而是一個艱辛苦澀的過程。據中國企業家協會統計,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民企的平均壽命不到2年。因此,要想創業,就要有不懼失敗的心態。在創壇壇香之前,彭鳳祥也有過多次創業失敗的經歷。1998年8月,為了自 己的創業理想,也為了幫助一位好友的創業,他離開了出口業務崗位,出資組建了一家企業,由于經營理念和理想目標的巨大差異,他選擇了退出,結束了第一次創業。2001年9月,出于對一位朋友的信任,他又投資了一家公司但不久后那位朋友被迫放棄公司的經營和管理前往美國,第二次創業也以失敗而告終。在經歷來兩次創業失敗之后,他沒有害怕也沒有喪失創業的信心。2002年4月,他再次開始了創業之旅,和我校共同組建了壇壇香公司,并成功運營至今。創業不僅需要勇氣和激情,而且需要資金和綜合能力,后者是大部分年輕人所缺少的,所以先就業再創業,在就業的過程中充分積累各方面的能力和資本,對于想創業的年輕人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彭鳳祥曾在外貿出口工作十余年,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這無疑是他成功創業的最大籌碼。
學習是本分
人生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盡好自己的本分是不斷完善的前提。作為一名企業家,彭鳳祥認為,他的本分就是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因為領導者自身的提升決定企業的進步。而作為學生,本分也是學習,包括知識和做人做事的學習。要真正把知識轉為自己的大腦儲備,并為己所用,須做到三個方面:
學習要廣泛 大學四年,必須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專業興趣和感情,只有真正愛一行,才能干好一行。此外,要廣泛涉獵歷史、天文地理、哲學、政治、商務等方面,彭鳳祥先生愛好閱讀,尤其是歷史。在采訪過程中,他侃侃而談,遠至炎黃,近至民國;大至一個民族,小到一片甲骨。他認為學習歷史,可以了解過去,從而更好的探知未來。同時,學習天文地理,懂得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有多渺小,可以培養平常心態;學習哲學可以了解人類社會和自身的發展;閱讀勵志類書籍可以激發斗志……這些對于良好心態的培養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十分重要。
學習要理解 學習不是搞“填鴨式”的記憶,而是以理解為前提的吸收,進而為己所用。比如,在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時,會學習西方經濟體制的實質及運行規律,理解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是資本主義經濟的一大特性。如果我們真正理解了這一點,而不是死記硬背的塞進肚里,面對當前的經濟危機及其所帶來的影響,或許就不會如此恐慌了。
學習要反思 彭鳳祥先生十分推崇儒家思想,對于儒家的思想言論有所見地并身體力行,如“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都要花一點時間來反思當天所做的事情,他認為作為企業領導者只有不斷地反思自我才能帶領企業有效率地發展。而作為學生,也只有“吾日三省吾身”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吸收知識,反思的過程亦是提升的過程。
勤奮是保障
經驗和能力可以培養,但勤奮務實是沉淀出來的。勤奮包括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要抓住眼前,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踏踏實實的過好每一天;第二個層面是要放眼未來,對已取得的成績進行階段性清零,朝著更大的目標奮斗。
彭鳳祥在離開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湖南省分公司后又曾回一家二級單位外貿公司,他明白要想再做一線出口服務工作是很困難的,只有通過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選擇了參加全國外銷員統一考試。經過一番的準備,在1994年4月的全國第三次外銷員統一考試中,他獲得了專業成績全省第三名和綜合成績全省第八名,并于同年9月回到了自己鐘情的出口業務崗位。是勤奮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彭鳳祥認為,食品行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目前食品行業日益暴露的安全問題一方面是大眾的健康消費意識和媒體的宣傳力度在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社會整體投資力度不夠,食品專業人才缺乏,行業的原創技術普遍不高,使得食品生產的工藝和技術很難提升,食品安全難以從根本上得到保障。這是食品行業的一大憂患,但同時也是機遇。食科學子應當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發展為高技能人才,為中國食品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這不僅是實現個人價值的需要也是食科人應當挑起的擔子。
提到成功的經驗,彭鳳祥先生說:“成功經驗是用來傳播和分享的,不可以復制,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套成功的公式或模式,那么就不會有如此多失敗了。”他強調:“通過學習和工作去提升一個人的心智,凈化一個人的靈魂,這既是正道,也是本分。”